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开幕 共话行业精品未来
本届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、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,郑州市人民政府、河南省广播电视局、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,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红果短剧承办。
本届大会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、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,郑州市人民政府、河南省广播电视局、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,郑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、红果短剧承办。
迈向精品化与大众化的微短剧,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重塑视听产业格局。数据显示,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达504.4亿元,首次超越国内电影票房总额;2025年预计将增长至634.3亿元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,加之“低门槛、高回报”的产业模式,迅速点燃了城市间的竞争热潮。
“朋友圈里好多人都在拍短剧,一场夜戏200块,机会多得很!”这是最近郑州一位市民的亲身感受。更有意思的是,连北京来的编剧都频频现身郑州。这不是偶然,而是因为短剧,正在成为各大城市的新“风口”。
9月23日,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启幕,来自全国的网络视听平台代表、短剧创作者、投资机构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短剧发展趋势、分享创作成果、寻求合作机遇。
9月23日,2025郑州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。据会上公布的信息,河南省微短剧企业近1200家,从业人员超5万人。河南形成了集创作、拍摄、制作、发行于一体的全产业链,已经成为全国微短剧产业发展高地。其中,郑州微短剧企业达800多家,今年前8个月市场规模达38
2025年9月,横店影视城依旧车水马龙,但手握通告单的群演们明显察觉风向转变。当《BUG》栏目实地探访青芒果片场时,曾经日均十余剧组扎堆的盛况已不复存在,仅有5个剧组在此拍摄的冷清景象,印证着"竖店"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演变。这场看似平静的迁徙潮背后,交织着短
2023年8月,微短剧《无双》空降小程序,播出8天刷出投流消耗超1亿元的奇迹。从此之后,1天流水超过千万元成为每部微短剧在杀青宴上必喊的口号,《无双》的成绩成为男频(男性频道)微短剧所不可逾越的高山,其出品人李涛也成为了第一波吃螃蟹的人。
“日薪5000元,急招‘霸总爹’!”近日,一则短剧招募中老年演员的消息在社交平台疯传,引发银发族“演员梦”热潮。《BUG》栏目实地探访横店,发现所谓“高薪”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的是高价培训陷阱与行业虚假宣传。
在当今数字内容蓬勃发展的浪潮中,郑州凭借一系列独特优势,正迅速崛起为“短剧之城”,成为网络微短剧产业瞩目的焦点。这一现象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必然结果。
近年来,微短剧凭借轻快的叙事特点、贴合大众的内容题材,迅速成为文化产业新风口,用户规模与市场产值持续攀升,行业从快速扩张向精品化转型的需求日益迫切。为推动微短剧内容精品化、产业规范化发展,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、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,郑州市人民
微短剧作为“新大众文艺”主力军,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重塑视听产业格局。为引领行业迈向精品化、大众化、国际化发展新阶段,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、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指导,郑州市人民政府、河南省广播电视局、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,郑州市文化广电和
从全市各地拔地而起的新兴影视基地,到全城联动的取景地推荐“刷屏”,当来自全国各地的短剧剧组带着摄像机、稳定器、补光灯穿梭在城市中,郑州这座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正在微短剧热潮中在乘风而上,成为排名全国前列的竖屏短剧摄制重地。
这两年,河南郑州微短剧产业快速发展,目前,郑州从事微短剧的企业近千家,从业人员3万多人,日均开机短剧几十部。从遍地开花的短剧基地,到成熟完备的配套服务,当地已经形成全链条短剧生产业态。郑州也因此成为短剧剧组和演员们争相奔赴的“机遇之城”。在河南郑州二七区樱桃沟
核心优势就是郑州没有长剧TVC的影视资源,却有大量的演员和网红,以及因为前些年积累下来的大量的短视频行业资源和从业者。导致郑州的短剧成本可以压缩到行业内最低。
9月3日,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黄河畔的大志影视文化产业园内一片忙碌。在一个“豪宅”片场,“霸总”演员对着反光板整理领结,化妆师在一旁为其整理发型;隔壁“医院场景”里,群众演员穿着白大褂穿梭其中……这座一期占地50亩的园区,此刻正同时运转多个微短剧剧组。
作为全国短剧内容生产重要地,河南尤其是以郑州为代表的本土制作企业持续涌现,不断引领市场风向。郑州一地的短剧制作企业就已超过800家,相关从业人员规模达3万人,日均开机短剧约100部。刚刚过去的8月,哪些短剧制作公司实力较强?又有哪些企业脱颖而出?河南产的哪部微
日前,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《郑州市打造“微短剧创作之都”工作实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争取到2027年,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。
日前,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《郑州市打造“微短剧创作之都”工作实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,争取到2027年,全市微短剧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。
目前,西安和郑州已成为短剧产业的重要城市。西安凭借十里沣河等5个短剧拍摄基地,每天接待剧组10个以上,累计拍摄剧目600多部,成为业内公认的“短剧之都”。
近年来,随着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逐渐融入大众生活,碎片化使用时间、竖屏使用习惯正让“微短剧”这一网络视听新形态受到人们喜爱。2023年以来,郑州凭借城市交通便利、拍摄场景多样、摄制成本低、网络文学资源丰富等优势,逐渐在全国各大微短剧摄制城市中崭露头角,一度被称